海关新规如何影响贸易流向

发布时间: 2025-07-24 作者:admin 浏览:76次

自今年 4 月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中国和其他贸易伙伴全面加征关税以来,全球集装箱航运业持续受到波及,运费剧烈波动,主要航线供应链也出现中断。

中美关税波动引发跨太平洋航线运价剧烈震荡

“解放日” 关税实施后,泛太平洋航运需求急剧下降。承运商迅速将运力从中美航线调往北欧和南美东海岸(SAEC)航线。不过,5 月中旬中美之间的关税休战引发了货运热潮,西海岸现货运价在短短两天内(5 月 31 日至 6 月 1 日)飙升 75%,东海岸运价飙升 58%。

随着运力迅速返回美国航线,自 6 月 30 日起,供过于求的局面再次导致运价下跌,西海岸下跌了 58%,东海岸下跌了 35%。市场情报公司 Xeneta 的数据显示,这一周期还扭曲了海岸之间的正常价格差距,通常每四十英尺等量单位(FEU)1000 美元的价差扩大到了 2015 美元,美国西海岸的现货运价下跌速度快于东海岸。

南美东海岸及远东 - 北欧贸易航线受波及

南美东海岸(SAEC)贸易也受到严重冲击。由于承运商抽调船只为跨太平洋繁荣提供服务,南美东海岸的即期运价从 5 月 1 日的每 FEU 1,890 美元飙升至 7 月 16 日的最高点 6,945 美元,涨幅超过 260%。而 5 月份亚洲对 SAEC 的需求创下新高,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如今,随着美国运价回落,运力再次转移,回到 SAEC 以利用更高的运价,这又将对运价造成下行压力,也凸显了承运商过度追逐高价航线,无意中削弱自身收益的问题。

5 月底至 7 月间,远东 - 北欧贸易的运价也出人意料地飙升了 78%,目前的平均现货运价为每 FEU 3,410 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罢工和莱茵河低水位阻碍了驳船的航行,同时运价的连锁反应也发挥了作用。承运商在 4 月份撤出美国航线时,为这一通道增加了破纪录的运力,从而加剧了港口瓶颈,而此时内陆干扰正达到顶峰。

航运市场未来走势该如何应对?

展望未来,除非承运商大幅削减运力或出现新的市场冲击,否则进入美国沿海和南亚及中亚地区的运价预计将在 2025 年剩余时间内继续下跌。关税休战后的短期飙升已被证明不可持续,因为托运人在 90 天的窗口期将库存前置,而这种策略无法无限期重复。

相反,由于北欧港口持续拥堵,欧洲托运人可能面临合同费率持续上升的压力,使其成为全球费率下降的主要例外。为应对这种运费波动,业内专家建议采用与指数挂钩的合同,这种协议将长期定价与现行市场基准挂钩,减少了在地缘政治或经济震荡期间不断重新谈判的需要,使托运人和物流合作伙伴能够专注于服务的可靠性和供应链的长期弹性。

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开展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

与此同时,海关总署近期也发布了重要公告。日前,海关总署发布 2025 年第 150 号公告,决定自 2025 年 8 月 1 日起,依法对法定检验以外的部分进出口商品实施抽查检验。

实施法定检验以外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的进口商品范围包括学生文具、婴童用品、电子产品、家用电器、低压电器、日用饰品等;出口商品范围包括儿童玩具、灯具、低压电器、功能性服装等。抽查检验工作将按照《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管理办法》执行,该公告发布后,海关总署公告 2024 年第 163 号废止。此次海关总署开展抽查检验,旨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