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服装行业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站2025年三季度工作总结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 2025-09-10 作者:admin 浏览:76次

2025年三季度,纺织服装行业在贸易摩擦加剧、中美贸易战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面临出口受阻、成本上升、市场份额被挤压等诸多挑战。南京服装行业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站通过信息发布、调研、培训应对,现将三季度工作、行业风险及应对建议总结,助力行业抗风险、谋发展。

一、三季度工作站主要工作总结

1、信息发布

工作站严格落实年初工作计划,整合服装商协会、网络、报纸、杂志、联络员信息等多渠道信息,定期梳理、编写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每月发布量不少于 30条。截至9月9日,累计发布有效预警信息250条(详见工作台账:《2025南京纺织服装行业公平贸易工作站预警信息汇总》),同步推出3 篇综合预警分析报告。

2、调查研究

为了保证预警信息和分析报告预警方向的准确性,工作站小组深入业务及工厂一线,调研服装贸易现状,听取资深人员对贸易环境的分析与趋势预判,结合行业出口动态研究,确保预警信息精准性,助力企业认清形势、规避风险、开拓市场。

3、业务培训

工作站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省市商务线上、线下培训/会议,通过参加培训/会议,进一步提高了预警工作业务水平。同时,依托南京服装商协会平台,前三季度累计组织不少于5场专题培训活动。协会邀请国际贸易法律专家、行业资深人士,围绕纺织服装进出口形势分析、跨境电商发展现状与趋势、纺织企业海外投资政策及法律风险防范、出口信保政策解读等实操性内容展开深度分享,为企业规避经营风险、掌握合规运营技巧、开拓市场渠道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纺织服装行业贸易摩擦情况

2025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遇多重贸易摩擦。贸易救济调查是主手段,案件量高,涉面料等多品类,发起国含欧盟、印度等多国;技术与绿色壁垒趋严,如碳足迹要求等成新挑战;供应链溯源、劳工权益等非传统壁垒发酵,企业合规成本大增。

1、贸易摩擦案件数量与趋势

2024年纺织服装行业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5起,同比上升14%,涉案金额达16.3亿美元,同比上升26%。进入2025年,行业贸易风险依然居高不下。根据贸易救济措施的周期规律,2020-2021年征税的案件在2025年陆续到期,预计案件总体数量仍将维持高位震荡,复审案件数量显著增加。这意味着企业不仅要应对新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还要投入精力应对大量到期案件的复审工作,负担沉重。

2、贸易摩擦新特点

①反规避调查兴起:2019年以来,中国纺织服装领域共遭遇14起反规避调查,其中11起由土耳其发起、2起由印度发起、1起由秘鲁发起。调查涉及产品范围广泛,包括人造及合成纤维短纤纱线和缝纫线、合成纤维长丝纱线的机织物等。相比“两反一保”案件,反规避调查考量因素缺少量化标准,调查机构自由裁量空间大,企业应对难度剧增。

②化纤类产品成重灾区:在2024年纺织服装领域的25起贸易摩擦案件中,近半数涉及化纤类产品。土耳其、美国、印度、印尼等国成为主要发起国。化纤类产品因其性能优势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随着国外化纤企业贸易保护意识增强,成为贸易救济调查重点针对对象。

③同类产品多国多起调查:贸易摩擦国际传导性凸显,一国的贸易救济调查常引发其他国家效仿。例如,自2005年以来,尼龙长丝纱线产品共遭遇来自印度、巴西、土耳其3个国家的10次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合计约4.4亿美元。

3、技术与绿色壁垒及非传统壁垒压力

①碳足迹要求成为新挑战:欧盟碳关税(CBAM)全面实施,迫使企业将碳管理从自愿行为转为强制要求。纺织企业需投入更多资源应对碳核算、认证等新型技术壁垒,推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②供应链溯源与劳工权益等非传统壁垒凸显:美欧市场对“强迫劳动”和供应链透明度的审查日趋严格,与原产地证明、ESG等人权要求交织,大幅增加企业合规成本与风险,需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溯源和文件准备。

三、中美贸易战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

2025年三季度,中美贸易战带来的高关税风险及政策不确定性持续影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美国“对等关税”方案使行业承压,虽然存在部分商品的豁免或暂缓期,但订单转移与供应链重构仍是核心挑战。

1、贸易数据:整体承压,结构分化

2025 年上半年中国对美服装出口“量价齐跌”,棉制服装同比大降,化纤类产品下滑更显著,且该趋势延续至三季度。反观美国自越南、孟加拉、印度等国的服装进口持续增长,“中国+1”采购战略深化;尽管短期出口有月度波动,但中国对美服装出口份额因订单转移长期缓慢下滑的态势未变。

2、供应链重构:订单转移与产能外迁并行

美国品牌商为避关税与地缘风险,持续推行“中国+1”采购策略,致国内以美为主要市场的服装代工厂订单下滑、产能承压。中国企业虽加速海外布局,却面临东南亚劳动力成本上涨、供应链配套不足、工人技能效率待提升等问题,供应链转移成本与复杂性超预期。

3、企业困境:多重成本压力挤压利润空间

纺织服装企业正面临多维度的成本上升压力,严重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特别是对美出口业务占比较高、利润率较低的企业承受着更大的经营压力,具体如下:

①合规成本显著增加:美方对进口纺织服装产品的原产地证明、强迫劳动合规审核日益严格,企业需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供应链追溯、文件准备和合规证明,这不仅增加成本,也带来通关延迟风险。

②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国内人工、环保等成本刚性上涨,而海外布局又面临新的投资和运营成本。

③物流成本维持高位:国际供应链震荡导致海运、空运运价持续走高。

四、应对措施/建议

未来行业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特朗普再次当选后关税政策走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新兴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都将持续影响行业发展。纺织服装行业需持续关注政策动态,深化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化供应链布局,以增强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措施/建议如下:

1、多元化市场战略:积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众多企业将目光投向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市场。一些企业通过参加当地展会、建立销售渠道等方式,逐步打开新兴市场销路,降低单一市场风险。

2、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和性能,开展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部分企业开发具有功能性、环保性的纺织产品,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从而提高产品价格和利润空间。

3、灵活调整供应链:一方面,与其他国家供应商加强合作,优化原材料采购渠道;另一方面,探索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的可能性。一些企业在越南、印尼等国投资建厂,利用当地优惠政策和劳动力成本优势,规避高关税影响,同时更好地贴近目标市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4、加强与国际品牌合作:积极寻求与国际品牌的直接合作,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空间。通过参与国际品牌的供应链体系,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和趋势,提升自身管理和生产水平。

5、关注政策动向:建议设立专门部门或岗位,密切关注国内外政策动向,及时调整出口策略。在关税政策变动前,提前做好生产、库存和订单安排,降低政策变化带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