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17 日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 25 个基点至 4.00% 至 4.25% 之间。这是美联储 2025 年的首次降息,也是继 2024 年三次降息后,对宽松货币政策的持续推进。
此次降息源于美国经济的多重压力。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会后声明中指出,近期指标显示美国上半年经济活动增长放缓,就业增长势头减弱,同时通胀率出现回升态势。鉴于经济风险平衡发生变化,委员会最终作出降息决定。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进一步明确,本次会议的核心关注点是劳动力市场,"现在没有无风险的途径",部分群体面临 "就业困难" 的现状,降息旨在为承压的劳动力市场提供支撑。
但政策制定者正面临两难困境:鲍威尔坦言,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措施可能在 2025 年剩余时间乃至 2026 年 "继续推高" 商品价格,其对经济活动与通胀的综合影响仍需观察。这种 "通胀回升与就业疲软并存" 的局面,使得利率调整的每一步都需精准权衡。从美联储官员的预测来看,2025 年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中位数预计为 1.6%,失业率将升至 4.5%,通胀率则预计维持在 3% 的水平,反映出对经济前景的谨慎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息恰逢 "不同寻常的政治时刻"。自今年年初上任以来,特朗普多次公开施压鲍威尔要求大幅降息,15 日更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要求鲍威尔 "立即降息且幅度必须比预想更大"。但美联储仅宣布 25 个基点的降息,远未达到特朗普此前 "利率至少偏高 300 个基点" 的预期。会议中,由特朗普提名的美联储理事斯蒂芬・米兰投下唯一反对票,主张应降息 50 个基点,其同时担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双重身份,也引发外界对美联储政策独立性的质疑。
政策落地后,市场反应呈现分化。美国股市当天收盘涨跌不一,美元指数在大跌后反弹,金价则震荡下跌。对于后续政策路径,机构预测存在明显差异:富国银行投资研究所高级全球市场策略师斯科特・雷恩认为此次降息符合市场普遍预期;德国商业银行大宗商品分析师卡斯滕・弗里奇则预计,美联储 2025 年底前累计降息将达 75 个基点,2026 年还将进一步降息 125 个基点。但美联储 "点阵图" 显示,官员对今年剩余两次会议累计降息的中位数预测为 50 个基点,2026 年仅计划降息一次,与市场乐观预期形成反差。
更深远的风险担忧也在浮现。经济学家彼得・希夫指出,降息可能加剧美国政府的信任危机,真正的经济风险并非来自私人债务,而是美国主权信用的可靠性。目前,美联储已明确表示,后续利率调整将 "仔细评估后续数据、经济前景及风险平衡",在政治压力、通胀压力与就业压力的三重夹击下,其政策走向将持续影响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稳定。